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工部侍郎致仕上柱国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赠刑部侍郎朱公行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文庄集》卷二八
曾祖起,皇唐大理司直
祖泌,皇夏州安抚判官检校比部员外郎
父葆光,皇江陵府当阳县、累赠户部郎中
潭州衡山县紫盖乡云峰朱昂字举之,年八十三。
公,世京兆渼陂人,唐天复末,烈考避地穰中。
梁太祖革命,与唐旧臣颜充、李涛等数十家南趋衡岳下。
冬至岁旦,必序立于南岳司天前,北望号恸,日月昏曀,天地悽惨,殆二十年。
沦丧垂尽,唯李涛一族北归。
公以家世儒业,与进士熊若谷、邓洵美力学。
朱遵度好读书,人谓之大万卷,谓公为小万卷。
时中国多故,四方幅裂,躬侍老母,急于禄养。
尝与友婿张恽间行,路出庐陵,遇道士谓之曰:「非久,中原当有真主,混一天下,公仕至四品,安用南为」?
遂北游江淮,遇周世宗南征,招讨使韩公令坤扬州,公杖策军门,告以治乱方略
韩公器之,使知永真县事。
兵革之际,逋逃过半,公便宜绥辑,归者七千馀家。
公表授永真令。
秩满南归。
太祖皇帝即位,故相国公昉给事中出使湖外,物色异人。
公与东平吕夐入谒传舍,李公延见,甚喜,尤加赏识,撰《南征录》云:「朱、吕二君,甚可语道」。
洎李公就知衡州,奏公为录事参军
秩满调授襄州宜城,寻除太子洗马、知蓬州,又就知广安军
渠州妖贼李仙聚众踰万,劫掠军界,公设策擒之。
果、台、渝、涪四州之民,连结为妖者,一切不问,賨人遂安
宰相薛公居正谓公有断而识体,迁殿中丞,知泗州
太宗嗣位,江表初平,李氏衔璧,吴越献地,使驲系道,舟车蜂午,共亿饷馈,仓卒毕给,聚淮滨流尸三千,为冢瘗之。
有戍卒谋乱,公止诛首恶,悉贷枝党,人感其惠。
淮南岁漕米三百万石,公督其程运,左右漕事,朝议美之。
就迁监察御史,充江南转运副使
职满,知鄂州
未几,加殿中侍御史,充峡路转运副使
就迁库部员外郎,充转运使
受代归阙,太宗问以夔、峡边事,敷奏称旨,命直秘阁,面赐金紫,时年六十有五。
在职二年,以衰老求郡,出知复州
宰相公昉文馆近职皆以诗送行。
到郡期岁,上表乞致仕,不允。
次年郊祀,改元至道,迁水部郎中
复乞致仕,太宗宰臣:「朕知此人,可召赴阙」。
既至,再命直秘阁
又二年,兼越王府记室
公雅正好礼,王甚惮之。
真宗即大位,越王封雍王,公亦改雍府记室
明年,迁司封郎中知制诰、兼判史馆
时上以馆阁旧书编简散坠,命公同内臣皇城使胜州刺史刘承圭判昭文馆集贤院,完缉残缺,区分部类。
事毕上其目,加吏部郎中、职如故。
明年,以本官充翰林学士
周岁,公年七十七矣。
叹曰:「少值乱离,老遇清世,被知奖,顾邈畴列,草枯木朽,其将柰何」!
遂抗表请老。
便殿召对,敦谕再三,志不可夺,乃授工部侍郎致仕。
翌日命閤门祗候内殿崇班士宗就第赐器币。
旧制,致仕官授讫,放朝谢。
刑部尚书薛公映,时知制诰
上特命就公第召对,从容献纳。
漏下数刻,将退,复曰:「卿閒居多暇,无忘公家。
或有章疏,可附递以闻」。
又问以归老之地,公奏以尝从事江陵,有敝庐可以自蔽。
翌日命赐全俸,公恳让数四,方其请。
荆南官吏曰:「朕以朱昂素有儒学,方居内庭,拜章退身,其志不夺。
贰卿之秩,表尚齿之恩。
斯为贤臣,实可嘉奖。
仰本府候朱昂到日,常切存问,有表章附递以闻」。
仍诏公候秋凉戒路。
发日,命两制丞郎三馆臣寮祖道于南薰门,中使赐宴于玉津园
冠盖盈路,供帐甚隆,动中外,光震都国。
明年开封府秋试进士,遂以《玉津园宴送朱翰林渚宫》为诗题,为时所贵尚如此。
旧相张公齐贤洎诸近臣有诗五十三章,礼部尚书知开封府温公仲舒有长韵诗一章,和者一十三人,朝野荣之。
公始至家,病疟。
复有诏抚问之曰:「卿阁笔鳌禁,挂车渚宫,言归当隆暑之时,行迈有长途之役,谅因劳止,暂染微疴。
况卿自乐高年,素知善摄,宜加颐养,以就痊平」。
眷顾之怀,寝兴无已。
疾愈,但闭户静居,不交尘杂,专以读书养素为乐,深达释老之旨,自称退叟
所居东偏有官隙地数亩,诏以赐公。
遂建二亭,一曰「知止」,一曰「幽栖」。
有仲弟协,时为主客郎中,佩服金紫,以书招之。
协亦请老来归,时人荣之,比汉二疏。
数年,著《资理论》三卷,凡六篇,上之,论时政赏罚得失,及言天下至广,尤须贤才以为治具,若限以常牒,则英隽之士沈于下位。
上嘉之,降诏奖谕曰:「卿文学俱优,践历斯久。
竭节已彰于躬行,退身自保于安宁。
犹勤爱戴之心,以备讨论之典。
颇资理道,深体纯诚,勉顺休和,宜知颐养」。
其书仍付史馆
同州观察使李公士衡荆湖北路转运使,以公所得卿相饯行诗刻石于承天院。
龙图给事中陈尧咨荆南日,视揭榜,以公所居里为东西致仕坊。
景德四年,公豫撰墓志,月而不日,以季夏二十三日捐馆。
朝廷哀悼、赙帛百匹,钱十万,米酒面有差,赐孙适同学究出身,非常典也。
门人私谥靖裕先生,礼也。
先有廖图者,与弟凝、侄融居南岳,皆工诗,有名于代,世有家法。
公娶女,封姑臧郡君
至次子正辞之升朝也,赠太原郡太君,公赠刑部侍郎
公善诲子弟,博贯儒术。
男五人:长正彝,进士及第,仕至光禄寺丞
次正基,今为殿中丞同判彭州
正纪,今为潭州湘乡
次正用,今为左侍禁、知钦州
次正辞,年十九进士及第,今为太常博士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劝农使、赐绯鱼袋。
侄頔,进士及第,今为司封员外郎、知随州
正旬,进士及第,终江陵府监、利县主簿
正臣进士及第,仕至太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
诸孙用荫见任殿中丞县令主簿者五人。
女二人:长左正言直史馆、兼直秘阁夏侯嘉正
尚书右丞集贤院学士冯公亮。
其积德至盛,有如此者。
公操履方重,志节清白,历官四纪,家无馀财。
淡于荣进,深耻流竞。
太子洗马十有五年,未尝屑意。
在禁林,非公事不至两府,所得之物取三之一散购奇书,躬自补缀,是正文字
及其退居,有书万卷。
太宗皇帝之在位也,制九弦琴、七弦阮,多士献颂,第公首,下诏褒美。
真宗皇帝初授徽册,公奉制撰文,辞体深厚,尤为大笔。
其馀述作甚多。
常钟爱今太博,以为绍我家事者此子。
公没后,太博历官皆有能声,孜孜为学,编次公平生所著为三十卷。
今相国司空太原公序引冠篇,见镂版行于世。
夫绂冕在躬,饰表所以招累;
历事三朝,讫无玷毁,其清慎者也。
血气既衰,入朝所以忘返;
公恳辞近职,甘于退伏,其高尚者也。
死生之变,智者怵焉;
公豫决大期,顺物之化,其达生者也。
家庭之训,昔人难之;
公躬导诸子,厥后甚大,其善教者也。
举是四节,足为名臣。
恭叙遗芳,敢告太史
谨状。
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熙宁元年十月 北宋 · 释智原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近乃疆里,秀境偏多,武城西北,奇踪不一。
太白归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门迹□题之千年□厥韵其上有小阶,侍御书岩不远,览景堪愿□伊窦真人□□□□□幽可访。
晴郊送目,郡城之飞阁连云;
秋夕凭栏,县井之层楼入画。
卜胜游则林泉爽恺,赏佳艺则川岳□齐。
下瞰溯乎,五色之波澜绕涧;
旁兮平隰,两岐之稼穑盈畴。
陟崔嵬□□□□□□□难过于百会;
遇莽苍而地连兽目,名󰼦雅载于陆径。
往来多好鸟珍禽,下生台兮略无悚惕;
春夏足仙苞□□,临高槛兮时适路春。
薜萝之老桧参天,泻瀑布之寒泓浴日。
□滋□□□□□唐而兴建,鱼鼓喧阗;
迄我宋而葺修,钟梵鍧响。
仅五百岁星宿列章,历七八代焚点住持。
古碑藓剥于是文,鸡根薙草;
后辈同探于往事,孰资为堂?
浮传宪涉其枝,辞约理□□□□□昔贞观中始祖师法云,不知姓氏,号长眉僧
骇智识以孤高,必资加之品□。
卜基勤止,宅此乔林;
跨谷凭危,界成梵苑。
振当时之德望,为护法之宗师。
腾芳于像末千龄,垂范于本□□□□□岁之后。
唐第七主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时为当县小吏,后于此山读书十载。
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吟风之处。
尔时星灿,岂无人莫识诸仙客,混尘世无由别。
以至阁□□□□□□诏鸾殿殊荣,脱白衣而入翰林,草檄蕃而喧紫禁。
厥初有题是寺诗云:「晓峰如画参差碧,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
□□□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丁丑中,内翰太原公禹偁尝有谪仙序曰:「观谪仙之容,态秀姿清,融融春露,晓濯金茎;
谪仙之奇,才俊气清,泠泠碧江,下浸秋石」。
□其翰林文集,率另□□□□□篇题异今体,盛行于世,此不复书。
中和三年癸卯僖皇在蜀,邑人何宗敏诣□阙进状称当寺有观音泉,江流不断,迦叶盖足以长存;
圣灯夜观,以堪□□□□□而可畏,萧洒宛成于界道,清幽迥隔于嚣纷。
曾致清儒,审二高士嗣续香灯,抑欲选名行十七员表和迤趋。
虽彰寺号,未稽嫤呼,伏□□□□宸煦□后民生,果颁谕旨,允副夙□□□□□□敕赠中和大明寺额。
山东十五里,路隈花镇,院目新兴,事扩一时,敕题报国,作兹峰之颊辅,充下院之股肱。
既而天王狩于蜀都,有随驾法师觉辉大德,极僧录浮光之门,弟真门□□□□□孙预内设殿,讲论长才,愿万乘雨花大匠,愿迂驭不弃旧游,寻访烟岚,检校功德,愧迥凤象,简在帝心,曾进状以朝天,悉应试而益善,遇此以往来之□□□□□郭头陀焚师丈失其名字,谅系彼名行僧十七人之数乎!
良以岁律悬深,圭晷□邈,莫得详而叙之。
建隆初乃祖曰澄遂者,瑰琦状□勇锐情,曰双流为桑梓,非遥胄族,即琅琊不□□□□□三祀,蝉蜕而去。
门人法号广辞,郡止兰陵,扶像运之法骖,空王之了使,中兴□苑,类干昙宗
是时有石马名家、晋阳茂族,东补巡检景产嵩□□高风□□□□□乃裹□□□□□□□□捐万贯之青金,同建五橺之新殿。
红梁辉奂,挨月窟于九霄;
藻鲜□,射星□于午夜。
大宋乾德六年戊辰十二月三日立□望释迦大像、放光庆喜香花二菩萨,及壁绘十□□□□□化相共一堂。
感神璀璨,疑净土以移来;
金碧玲珑,讶海宫而涌出。
□公咸平五稔示疾归真,剃三弟子,长曰□□□□□□;
次曰弘□不忍而丧;
季曰附惟,绍亲之美躅□主事□□□□□天圣五年丁卯起门楼五橺、厨房三间。
庆历辛巳告卒。
度三员小师德伦、德俊、德侃,其寺务即次小师德俊干辖住持。
恭勤整葺,星传晦朔,雪入眉豪,不知老之将至
庆历甲申□□□□□终即德伦继踵近二年,又付智聪,颇周一。
尔后侃公发愤,鲜克有以,贻伊戚以潜征,适他邦而不返。
众议佥以智明承资知堂,幽志焚修。
迢迢粗历于岁寒,亶亶聿彰于劳绩。
自□□□□□治平甲辰,一纪将半,艰险备尝。
己巳春,画丙丁例,周而复始,无党无偏。
寺主俊公有四门人,即智聪、智明、智满、智海。
此四昆仲,聪公居长,□□持为道业,以般若印身心。
韫椟□□,□□□之行;
被褐怀玉,见老成之功。
景祐丙子观音堂七橺,塑观音像,持手捧花两菩萨,颙昂梵相,晶耀金容,銮妆妙殚于宝陁,瞻礼不离于堪念。
皇祐庚寅重建大殿,再揆深功。
瓦叠□□□□□于云栋;
檐张风翅,摛榻于莲台。
度一小师普周,裨优梵修,宛□勤恪□□宇,诸不具陈。
戊申熙宁改元,渐及纵心之岁,又铸蒲牢一架,创立璇琰一厅,俾古迹而今而后若拔茅□□□□□诸堂我法中乃子乃孙辟因心之孝,无忝尔所生。
功不虚捐,物有良□□□海公旧置四大部经一藏,今添盘龙龛一座。
纪纲吾道,羽翼法门,夙傅江龙之,自得终南之趣。
夫□□□□□丽窃侔于北远,亭台遥道处其中,雅好福盛躬万寿倍□添膏遐想于南泉
殿塔立德,居其上端,□□□□□贤徙千秋。
况乎受佛荫庥,适足履清凉田地,檀那供四事;
赐僧行止,游心参解照门庭,妙用拨九族。
诗□□□□□聿修厥德,其斯之谓欤!
当寺名胜锦府,誉播神京,贤良赐放于虚,朝野屡资于谭柄。
长郊澹澹,听孤猿彻瞑之吟;
峭壁峨峨,玩馀霞散成之绮。
异哉!
从根及帝,始终强载于厥□□□□□前后弗遗于历世。
此皆□大德,欲其永久不睐于祖宗焉。
智原文惭五色,语类七襄,耶抉鄙怀,以塞来命云尔。
时熙宁元祀龙集戊申十月十日立,谨记。
当寺法眷师叔德伦,寺主沙门智、师弟智福、藏主日海、住房比丘普因,师侄重行、智浦、智流、智元、元静、元进、元□、元正
敕赐香林院修造苾刍允元书,王雅、王刊字,车勾当修造住持沙门智聪
按:《四川历代碑刻》第一五四页,四川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年版。
成都记序 唐 · 卢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蜀国自秦始通。秦遗蜀王五美女。
亦遣五丁迎之。到梓潼
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人览其尾不能得。
五人相助。大呼拽之。
山遂崩。五丁及秦女皆死。
惠王遂遣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因封公子通国为蜀侯。
陈壮为相。置巴蜀郡
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
张若为太守。前时蜀土开明尚纳美女为妃。
武都山之精也。及死。
葬于城西北。遣五丁担其本山之土以为冢。
今有二石尚在。古老言五丁担云。
陈壮既为秦公子相数年。遂谋反。
秦公子。秦伐
封子恽为蜀侯
恽后母诬恽有罪。赐剑自杀。
人以其冤。因为立祠。
封子绾为蜀侯。后复疑绾反诛死。
自此但置守而已。后以李冰守。
始凿三江。引水以行舟楫。
岷山多梓柏大竹。坐致材木。
又溉水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置绵洛二水。
用便溉灌。作石犀五。
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
后更为耕牛二。又作三石人立水中。
非常人也。与江神约曰。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大凿岩崖。通沬水道。
江之龙大怒。乃持刀入水与龙斗。
龙死。遂无水害。
迄今蒙利。人称郫繁为膏腴
绵洛为浸沃。昭襄王时
又曰白虎为患。意廪君之魂也。
历四郡。伤千二百人。
王乃募能杀之者。邑万家。
金帛称是。巴夷朐忍廖中药何谢作白竹弩于高楼。
瞰而射之死。王嫌其夷人。
乃刻石复田。顷田不租。
十妻不算。伤人不论。
杀人不死。与之盟曰。
秦人犯夷。输黄龙一双。
夷人犯秦。偿清酒一钟。
其人安之。遂号曰武夷
其族又有濮賨賨。尤武勇。
渝水。夹水以居。
汉高祖前锋。陷阵善舞。
巴与蜀代为仇雠。尝封弟葭萌汉中
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
至汉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
高后城𤏡道。开青衣
文帝末。以庐江文翁郡守
穿湔江口。溉田千七百顷。
文学。选吏子弟皆就学。
俊乂之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
还以教授。于是岷络之地。
学比齐鲁孝景帝嘉叹。
遣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自文翁始也。
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
侍中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郡都尉
俾立十八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
又分牂牁益州。是为南益州
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
盐铁官。自汉兴哀平
牧守仁贤。宣德立教。
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
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
虽鲁之洙泗。齐之稷下。
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
预其四。高帝蜀郡北鄙置广汉
武帝分南鄙为犍为。遂有三蜀之号。
王莽郡守为帅正。以蜀郡导江
公孙述为帅正。治临邛
僭号。后汉光武帝
还为蜀郡顺帝即位
复为益州。郡名依旧。
州治大城。郡治小城。
灵帝末。以刘焉为牧。
及卒。子璋为嗣。
建安十九年。璋迎汉左将军刘备至。
遂灭璋。称帝继汉。
号先主。治成都
魏末。司马昭平蜀
复为益州。晋受魏禅。
以州领郡。武帝末。
成都为国。封子颖为王
其后賨人李雄僭称王。晋穆帝永和初
桓温击灭之。复为蜀郡
谯纵反。安帝命朱龄石讨平之。
至梁分益州。更置南北二益州
武陵王纪刺史僭帝号。
领兵东下。为湘王所杀。
后魏废帝前二年。尉迟迥益州
总管。后举义旗不受代。
隋王坚所戮。隋开皇元年
总管。置行台。
蜀王修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三年。
复为总管大业元年
总管为州。又改州为郡。
唐武德元年。复为总管
三年。置行台。
改为益州。以太尉秦王益州道行台总管
又改为宋大都督府天后益州
置彭蜀汉二州。开元二年
始以齐景冑为剑南节度营田兼姚巂等州处置兵马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也。
八年。以李浚为使。
兵马使章仇兼琼山南西道采访使
其后或兼或否。亦无定制。
上元二年。始分为东西川。
广德二年。复合为一。
大历二年。又分为两川。
至今不改。天宝三载
复为大都督府。十四载。
元宗皇帝巡幸。车驾留五月
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
置尹。比东西二京。
号南都。后复停。
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人物繁盛。悉皆土著。
江山之。罗锦之丽。
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
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
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况赤府畿县。与秦洛并。
故非上将贤相。殊勋重德。
望实为人所归伏者。则不得居此。
况控带蛮落。阨戎限羌。
非文武宽猛。包罗法度之君子。
则不能得中庸。以是圣庭慎择。
尤难其任。使号有三。
节度观察安抚。先时南蛮六部
不相臣服。天子每有恩赏。
各颁一诏。呼六诏。
开元末节度使王昱受贿。
上奏合六为一。乃封大酋帅越国公蒙归义云南王
始独称南诏。至杨国忠遥领蜀郡太守采访使
遂扰边阃。希立功伐。
乃有泸南不利之变。贞元中
韦令公皋节帅。招复云南
背蕃归汉。十一月八日
置使安抚。兼统押西山八国近界羌蛮等使。
是为三使韦令公本以奇勋秉旄钺
思立边效。又在镇且岁久。
南诏为其用。拓地甚远。
公既卒。刘辟继公后。
以兵守险。为不顺。
诛死。家籍没。
京兆公节帅。酷易军政。
殊不以封域为念。戍卒罔代。
边蛮积忿。至太和三年十二月
蒙𥰭巅遂以兵剽掠至城下。杜公填门不敢与争。
监军使矫诏宣谕。蛮人遂退。
工巧散失。良民歼殄。
其耗半矣。列政补完。
尚不克称。大中六年四月
诏以丞相太原公有驱制羌戎之成绩。由邠宁节度司徒同平章事镇蜀。
蜀为奥壤。领州十四。
县七十一。户百万。
兵士五万。外疆接两蕃。
人性劲勇。易化以道。
难诬以智。公至。
以俭约帅之。以谨廉不伐临之。
以刑赏法制平治之。人欢且舞。
旦夕咏公之德矣。先是西蜀图经甚备。
朝野之士多寄声写录。主兹务者。
不胜其烦。遂尽削而潜焚之。
长吏至。即据显者集为一轴以献。
繇是百不书一。大中八年
户曹参军蔺宏宗甚好学。且目睹司徒相国之异绩。
愿付以传示于后。然不以文自任。
剪截疏长。言不略。
相国乃属于小子。令刊益之。
且曰。不以淹徐疾速。
归于流布。以为不朽之事。
求受命震怖。又不欲以图经为目。
乃搜访编简。目为成都记五卷。
经与图之附益。愿终宏宗之职。
庶以此为助也。大中九年八月五日叙。